形态描述
形态 成虫:翅展66—85 mm。体黑色,背部有蓝白色斑点。前翅紫黑褐或红褐色,中室端部有紫色斑;中室外的中后区及亚外缘区各脉纹间有紫色纵斑带,从前缘到后缘斑带的长度大致随斑递增。后翅比前翅色淡,端半部比基半部色淡;臀角有1个黄斑。翅反面与正面相似,但色浅,斑纹不清楚。
雄性外生殖器上钩突细而特长,几乎与阳茎等长。颚形突也很长,基部2/3分离,端部1/3扩大,末端相连;抱器瓣近似半圆形;内突呈勺状,端部内缘具齿,勺把与抱器腹平行。阳茎两端宽,先端斜切。
幼虫:1龄幼虫头宽约0.69 mm。头部黑褐色有光泽,上生黑毛。臭角橙色透明。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光泽,生有1对黑褐色的短突起,背板和突起上均具黑毛。体色在刚孵化时呈暗褐色,取食后变为橙色。身体各节亚背线上的突起发达,呈黑褐色的肉瘤。中胸至第1腹节有数根、2—9腹节上各有3根黑色毛。肛上板黑褐色有光泽,上生黑毛。2龄幼虫头宽约1.0 mm。3龄幼虫头宽约1.61 mm。4龄幼虫头宽约2.35—2.50 mm。老熟幼虫头宽约3.23—3.45 mm。体色呈天鹅绒黑色,有规则的鲜黄色和鲜橙色的小斑纹。前胸背板两侧有1对鲜黄色的小突起。从该突起的基部到背线附近的背板前缘有黄色带。中胸至第8腹节亚背线及中胸至第1腹节气门上线上各有1根天鹅绒黑色的长突起。肛上板黑色有光泽,且密生黑色短毛。
蛹:头部两侧稍向外突出。前胸前缘有1对短突起。中胸背线上有1对前伸的突起。第2—4腹节气门上线上有沟状凹,其底部呈黑色。体色深褐色,前翅基部和腹部有苔藓状的绿色斑。
雄性外生殖器上钩突细而特长,几乎与阳茎等长。颚形突也很长,基部2/3分离,端部1/3扩大,末端相连;抱器瓣近似半圆形;内突呈勺状,端部内缘具齿,勺把与抱器腹平行。阳茎两端宽,先端斜切。
幼虫:1龄幼虫头宽约0.69 mm。头部黑褐色有光泽,上生黑毛。臭角橙色透明。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光泽,生有1对黑褐色的短突起,背板和突起上均具黑毛。体色在刚孵化时呈暗褐色,取食后变为橙色。身体各节亚背线上的突起发达,呈黑褐色的肉瘤。中胸至第1腹节有数根、2—9腹节上各有3根黑色毛。肛上板黑褐色有光泽,上生黑毛。2龄幼虫头宽约1.0 mm。3龄幼虫头宽约1.61 mm。4龄幼虫头宽约2.35—2.50 mm。老熟幼虫头宽约3.23—3.45 mm。体色呈天鹅绒黑色,有规则的鲜黄色和鲜橙色的小斑纹。前胸背板两侧有1对鲜黄色的小突起。从该突起的基部到背线附近的背板前缘有黄色带。中胸至第8腹节亚背线及中胸至第1腹节气门上线上各有1根天鹅绒黑色的长突起。肛上板黑色有光泽,且密生黑色短毛。
蛹:头部两侧稍向外突出。前胸前缘有1对短突起。中胸背线上有1对前伸的突起。第2—4腹节气门上线上有沟状凹,其底部呈黑色。体色深褐色,前翅基部和腹部有苔藓状的绿色斑。
大小
生物学
生物学 1年发生1代。成虫在林内3m左右的高度缓慢飞行,雄蝶在湿地吸水。卵块状产在寄主植物叶的背面。幼虫群集性强,迁移、脱皮、取食均集体行动。4龄后分散活动,末龄时单独活动。 寄主 樟科植物。
生境信息
生物学 1年发生1代。成虫在林内3m左右的高度缓慢飞行,雄蝶在湿地吸水。卵块状产在寄主植物叶的背面。幼虫群集性强,迁移、脱皮、取食均集体行动。4龄后分散活动,末龄时单独活动。 寄主 樟科植物。
国外分布